0731-82195458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省内动态

桃源县:开发富硒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作者:钟吉太 余益新来源:发布日期:2016-10-25

自从2006年底启动全民补硒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支持下,在上级老科协指导下,坚持把开发富硒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老科协工作的重头戏,动员和组织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精准对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从而加快了开发富硒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步伐。

一、因势利导  精准对接

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县老科协以开发富硒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是知识产权与资源条件、群众期盼、政府号召精准对接的必然结果。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县老科协常务理事颜送贵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就着手进行富硒开发的科技攻关,通过十余年艰苦探索,取得了富硒增甜素、富硒有机肥等多项重大科研技术成果和国家专利,其中富硒增甜素(商品名锌硒葆)生产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经中科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长沙)、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全部达到富硒食品标准,深得国家营养和食品安全顶级专家赏识,称赞该项技术方便、经济、安全、可控、可操作性强,在国内属领先水平,是低硒区开发富硒农产品的示范技术,很有推广价值。县老科协感到,这项技术若不与实践紧密结合,于县于民都是损失,也有悖于研发者初心。因此,我们围绕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营造开发富硒产业氛围,着力进行了三个对接:一是技术与县域资源对接。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可耕种面积530万亩,其中水田130万亩,草地52万亩,丘岗山地400万亩,森林绿化率达56.8%。粮食、油料、肉类产量跻身全国百强,湖南黑猪、桃源大种鸡、桃源大叶茶等地方特产享誉国内外。另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4年6月6日的《桃源县硒资源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已查清的占桃源县总面积63%的面积中,每公斤土壤硒含量小于0.4毫克的贫硒土壤仅占总面积的10%,约66万亩;高于0.4毫克的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达330万亩;高于1毫克的高硒土壤,呈条带状或点状分布,占总面积的3~5%,约20多万亩。县内丰厚的天然硒资源,良好的生态地质环境,多样的农产品种植,显示出了发展富硒特色产业的潜在优势。二是技术与群众期盼对接。全县共辖27个乡镇41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5万。农村贫困户3.1万个、贫困人口7.7万人,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386个村或居委会,其中重点贫困村66个, 主要分布在牛车河、钟家铺、理公港、观音寺、茶庵铺、沙坪等高硒地带。这些地方长期遭受“增产不增收”的困扰,农民群众热切盼望实用技术下乡入户,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尽早改变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的老大难问题。这为开发富硒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淀了充裕的人力资源。三是技术与政府号召对接。省政府2006年12月启动全民补硒工程项目不久,我县于2007年初就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老科协负责人为常务组长,县农业局为主要成员单位的富硒产品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富硒产品开发工作大会,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促进富硒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开发富硒特色产业、打造中国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的发展目标。这为富硒产业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

正是基于对于上述情况的综合分析与把握,县老科协顺应县情民意,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把开发富硒产业、助力扶贫攻坚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主动占领了“为耕者谋利、替食者造福” 的前沿阵地。

二、因事制宜  精准发力

开发富硒产业,桃源具备天硒然资源丰厚与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双重优势。为把这种优势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让广大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真正享受到开发富硒产业带来的红利,形成利民、惠民、富民的产业发展态势,我们遵循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从四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一是分类建基地。没有基地的产品难以成为可靠的产品;?龙混杂的基地是无作用可言的基地。因此,我们在开发富硒产品中,坚持做到一个产品建立一个基地、一个基地联接一批同业农户、一批同业农户组建一个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一个合作组织挂靠一个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一开始就把每个产品的各个产业链条有机联结起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化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各类富硒产品基地32个,其中实验示范基地9个,生产和生产加工基地23个。基地中已建立各类富硒产品专业合作社14个、专业协会4个,其中2个合作社获湖南省示范合作社称号,2个协会被评全省先进协会组织。二是抱团闯市场。市场决定生产,市场提振信心。在市场开拓上,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主要拉通了三条路。一条是捆绑销售。就是各基地在利用自有平台推销自有产品的同时,把其他基地的产品一并带销出去。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运作成本,又能展示桃源富硒产品的整体形象,吸引商家打包购买。一条是产销对接。基地直接与大公司、大超市对接,去掉中间环节,让产品直接登上大超市货柜,进入大公司运作。近几年来,先后在上海、广州、北京、乌鲁木齐、武汉、长沙等15个大、中城市与商家建立产销对接关系,并经常沟通、联系,以诚信增进互信,用互信带动商机。再一条是网上销售。网上营销以其快捷方便、节约成本、突破时空,便于互动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商家与消费者的青睐和运用。我县除有计划建立各基地网上店铺外,部分产品先后进入桃花源商城、桃源特产超市、湖南亲硒元超市以及硒可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其优势已经显现。三是重点攻质量。为了确保富硒产品质量,我们在产品生产上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肥料(饲料)、统一配药、统一技术、统一标准。首先从源头抓起,把基地选好,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再就是抓规范,严格执行富硒农产品湖南省地方标准,即《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将其切实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形成长效质量保障机制;同时抓严格管理,重点把两关:一个是准产关。环境条件不符合富硒产品生产要求的地方不能作为富硒基地;出现市场不良纪录的企业和基地必须立即停产整顿,整顿不到位的取消富硒产品生产资格。再一个是检测关。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要进行检验检测,做到硒含量达标,有害物质残留不超标;不合格的不能作为富硒产品。每个单品必须附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和出厂日期,凡冒名顶替、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粗制滥造的一律不准出厂。四是始终用科技。对枝术成熟且规模开发的产品,由相关基地采取编发技术资料、制定操作规程、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普及枝术知识。近两年来,我们以编印出版的《硒与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科学补硒50问》等书籍和《硒之宝》刊物等作教材,与县农教办、县职业中专和县农业局新型农民培训班联合,举办各类培训48期,培训2400多人,效果很好。同时,着力抓枝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湖南省富硒稻米桃源生产加工基地在巩固提高、规模生产和批量上市富硒香米的基础上,与长沙大学、长沙瑞纳福公司实行产、学、研合作,研发出了多维锌硒米和高必需氨基酸米,其中多维锌硒米已批量上市。目前,全县已进入实验示范和规模开发的还有富硒猪肉、富硒牛肉、富硒羊肉、富硒葡萄、富硒红薯系列产品、富硒油葵油、富硒葛粉、富硒竹笋等产品。 

三、因户施策  精准见效

实践证明,根据贫困户的家庭环境、致贫原因和发展要求,因户施策,才能做到精准减贫、精准脱贫,达到精准见效的效果。在因户施策方面,我们突出抓了三点: 一是富硒基地推动。富硒产品生产基地是承载富硒产业从业者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规划协调指导富硒产品基地建设时,总是结合扶贫攻坚工作一道统筹安排,尽量把贫困户吸纳进出,并在土地流转、劳务安排等方面对其予以倾斜,推动他们告别贫困。据初步统计,全县仅漆河、三阳港、马鬃岭、茶庵铺、理公港5个镇的富硒产品(水稻、油茶、水果、茶叶、红薯)示范基地,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348个。通过近些年来富硒基地建设的影响和推动,目前半数已经摘掉贫困帽子。三阳港镇中心村现年51岁的村民刘春生,过去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爱人长年生病吃药,全家3口住得破烂,生活贫寒,是个立档建卡的特困户。博邦公司在该村创办富硒油茶示范基地时,主动把他家的30余亩油茶山流转过去,还以每月2000元工资的标准安排他夫妻俩人在公司打工。不到三年,刘春生一家生活明显改善,还搬进了105平方米款式新颖的平房。二是合作企业拉动。县老科协会员、湖南省农村科技致富能人领办的新合作富硒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省里认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也是县老科协富硒优质稻米生产加工基地。该社组建初期只有17个成员、221亩农田。为引导农民进行富硒水稻生产,合作社除免费为社员提供生物硒肥外,还在生产计划、农资供应、植保防病、质量管理、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统一提供优质服务。农民插一亩富硒水稻比插一亩普通水稻每亩可多收入380元左右,会员年底还能从合作社分到相应数量的红利,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锲而不舍地拉动,目前该社入社成员已达到152个,联结农户3000多户,其中贫困户110余户,辐射农田面积超过3万亩。类似企业还有老科协会员袁万胜担任理事长的常德市圆梦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老科协会员杨进领办的锦绣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等。三是产业大户带动。各类富硒产业大户既是发展经济的突击手,也是共同富裕的排头兵。发挥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助力精准扶贫,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马宗岭镇木槎桥村龙山乌鸡养殖专业大户、县老科协会员潘定才,从2000年开始利用桔园空间散养龙山乌鸡,发展林下经济获得成功,2013年申请注册成立了龙山特种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了扩大绿壳蛋乌鸡养殖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富裕,除给会员免费提供鸡苗外,还在饲料配送、疫情防控、产品包装、品牌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优质化服务,从而使龙山乌鸡养殖扩展到漳江、漆河、木塘垸、沙坪等乡镇,会员发展到116个户,其中56户是本村及其周边的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和贫困家庭。这些农户在潘定才带动下,纷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作者简介

    钟吉太:桃源县老科协副会长兼富硒产业协会长

        余益新:桃源县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